找到相关内容685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树之论空假中

    单纯、清晰,这主是就对性的否定而显,或用以说缘生法的本质。它并不大有後期大乘佛教的那种『不空』的意思。就对性或自性的否定而言空,这显然是顺著原始佛教的无我、无常思想而来。『中论』并不多直接说自性是甚麽,但它的意思却是很明显的。所谓svabhava,还是指那个不变的、常住的实体。龙树还是喜欢以否定的方式,来表示自性的意思,所谓『无作』(注 7),『无异相』( 注 8)。再由自性的否定,而说空。所谓『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146857.html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“量”之理论的研究

    推理——“比量”。《回诤论》站在“一切皆空”的立场,否定了“比量”及其他三量的真实可靠性。而其主要的理由共有三个。本文的第一个目的,即对龙树的这三个理由做一分析研究。  本文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说明:龙树虽然否定了正理学派的“比量”,但他自己却也大量采用了“比量”;例如相当于归谬证法的“应成法”等。这一矛盾如何解释?本文作者指出:在第一义谛之中,一切皆空,因此正理学派的“比量”固然是空幻不实的,龙树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538184.html
  • 真常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

    走上不同的路线。真常思想,是印度后期佛  教的产物;有人否认佛法中有此一系,如专究奘系唯识的学者;有人  虽给此一系的地位,但说他是不了义。我以为:根本否定他,是抹煞  历史事实,给他一地位,比较是合于思想演化法则的。本文论说他之  缘起观的展开,就是从这一立场出发的。不过,我们首先要知道的:  真常思想,虽源出于印度,但大成于中国,也就因此,否定此系的学  者,认为这是中国佛学的特色,不是印度佛学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154819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二六)

    实体也具有质量互变规律;物质实体具有否定否定规律,精神实体也具有否定否定规律。  不能用物质实体的辨证运动规律替代精神实体的辨证运动规律;不能用物质实体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替代精神实体处于...质量互变规律;不能用物质实体否定否定规律替代精神实体否定否定规律。反之,亦然。  物质实体的内部矛盾的辨证运动规律推动物质世界/物质身体的运动变化,精神实体的内部矛盾的辨证运动规律推动精神世界的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2049935.html
  • 现代思想对宗教的挑战

    不曾受到现在这样的质难。启蒙时代的人们,是就宗教的世界观和宗教对自然的理解,对宗教提出批评的。然而,当今各思想和哲学派别,是在根本上否定宗教本身,这些思想在当今世界上的许多人中间占据主导地位。我认为,这一事实构成当前现代思想对宗教挑战的特征。  鉴于这一事实,我希望对当今形势下的这种现象进行研究。在现代社会中,对宗教持冶漠态度的人与日俱增。他们对宗教既不肯定也不否定。这一现象被称为“世俗化”,业已...

    阿部正雄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168527.html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「量」之理论的研究

    否定了「比量」及其他三量  的真实可靠性。而其主要的理由共有三个。本文的第一个目  的,即对龙树的这三个理由做一分析研究。  本文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说明:龙树虽然否定了正理学  派的「比量」,但他...提出的(注6)。  龙树的《回诤论》,站在「一切法皆悉空」(注7) 的立场,否定了四种「量」的真实存在性;其中自然包括逻辑推论上的「比量」。但是,我们发现,《回诤论》中用了大量的逻辑推论,而在龙树其他的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438228.html
  • 试评吉藏的二谛论

    依据中观学派,“有”、“无”、“空”等三个语词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。“有”──bhaava是指存在,“无”其实是“有”的否定──abhaava (bhaava加上否定接头词a),正译为“不有”,即不存在...可以生起。但这和佛法的缘起论是不符的,所以龙树在《中论》第十五品〈观有无品〉中使用了矛盾律以否定缘起诸法和自性之间的相容性,[38]换言之,凡是缘起的即无自性,而一切法无不是缘起的,所以一切法不会是“...

    刘嘉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2251679.html
  • 佛教哲学对断常二见的批判

    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。这一矛盾恰好暴露了佛教哲学本身的先天的唯心主义根子。  佛教哲学批判“常见”,这是不是说它不执著“常见”?佛教一向有一个否定模式,用以否定“常见”和“断见”。这个否定模式被龙树发展为“八不模式”,即《中论》开宗明义所申述的: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”在《中论》作者看来,这四对矛盾包摄了经验世界的一切矛盾。否定这四对矛盾意味着否定经验世界的一切...

    巫白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344506.html
  • 相对真理:有某种程度的存在

    结果,也不是为了让人们快乐所发展出来的理论。不论悉达多开示与否,空性即是如此。我们甚至不能说它一直都是如此,因为它超越时间,而且不具形式。空性也不应被解释为存在的否定(也就是说,我们不能说这个相对的世界不存在),因为要否定某个事物,你就要先承认有某个东西可以被否定才行。空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的经验。悉达多从来没说过有什么可以取代我们所觉受的更壮丽、更美好、更纯粹或更神圣的东西。他也不是虚无主义者,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相对真理|绝对真理|经验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216288405.html
  • 吕澄:佛家逻辑——法称的因明说(二)

    来推因。好像由于某处已经有了烟的缘故,便判断那里会有火。这在经验上已认识到烟是有火的结果,所以由烟就可推出做它的原因“火”来。多数比量均属这类型式,范围极宽。以上三样因,第一应用于否定判断,第二、第三应用于肯定判断,但它们成为正确理由的根据完全相同,一定要和所加的判断“法”有相随不离的关系。  人们思惟作否定判断的时候,对于所否定的事物必须有过经验,这样从清晰的记忆意识到现在不能再发现它,才决定说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5638075.html